生师竞赛

当前位置: 首页 -> 生师竞赛 -> 正文

锚定专业建设变革,探索实践创新路径 |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召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论证会

发布日期:2025-04-04 发布者: 阅读量:

3月26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第四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性论证答辩会在至善大厦格物厅顺利召开。会议由副校长韩全立主持,教学管理干部、标杆院校专家、核心雇主企业专家、各专业主理人等百余人参会,共同围绕思政、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建设改革与创新实践展开深入研讨。

01. 多维论证显特色 专业建设谋新篇  

本次答辩会聚焦思政、新能源汽车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艺术设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大数据技术六大专业,通过“专业基本信息、市场洞察(五看)、战略制定(三定)”三维度展开论证。

各专业主理人以翔实的数据、创新的思路,全面展示了专业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规划。思政课程组以“精神铸魂 匠心报国”为核,系统梳理十年发展脉络,提出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通过焦裕禄精神传承与“五育并举”体系,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时代担当的技能人才。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深化校企双战略,以“市场渗透+产品升级”为路径,打造“学校技能+书院素养+企业实践”三导师协同育人机制,精准对接区域产业需求。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依托省级示范优势,构建“四共一融通”双主体培养体系,提出“中德双元+本土化”特色路径,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布局。

艺术设计专业瞄准数字化转型,构建“智能驱动+跨学科融合+行业对接”三链协同体系,强化设计运维复合能力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洛阳都市圈文创产业升级的精准对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则分别以“数字技术+行业场景”双轮驱动和“数据BP新人才”战略为引领,动态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岗位适配与工程化思维培养,打造适应智能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人才矩阵。

02. 专家把脉战略方向 产教融合持续推向纵深  

在专家点评环节,标杆院校专家和核心雇主企业专家高度肯定了各专业主理人扎实全面的前期核心雇主扫描工作,并一致强调将行业需求与前沿技术融入课程的必要性。

洛阳理工学院的申艳红院长对思政课程以焦裕禄精神为主线的创新实践给予了肯定,并建议持续挖掘洛阳本土红色教育资源。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曹建春教授依托最新职教标准,提出了深耕“双高”硬性指标、建立“岗课赛证”等建议。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张晓玉科长则强调需细化岗位技能调研标准,课程调整要严格参照专业教学标准执行。

核心雇主专家方面,中国一拖的方星光主任强调顶岗实习时长和工匠精神培育的重要性;云和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杨云振总监提议探索“AI+行业场景”复合型人才培养;传鼎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张弓长经理针对区域服务不足问题,建议构建微专业模式引导人才回流;龙发装饰公司的陈茹冰设计师则建议开设“设计管理”跨学科选修课,完善“校友成长共同体”生态网络。

此外,河南三建的高振涛院长和比亚迪的张鹏经理也分别就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提出了宝贵建议。洛阳轴研科技的张浩洋部长和富士康的程平安股长则聚焦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品质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课程融入和人才培养建议。

03. 锚定高质量发展 培育新时代工匠  

副校长韩全立对专业主理人的答辩进行了逐一点评,并对专业建设提出了系统性指导意见。他指出,每个专业的目标定位需更加精准,应持续强化课程内涵,扩展跨学科兼容性,注重学生职业启蒙,帮助学生掌握行业最新风向标,提升毕业生能力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同时,他强调构建“特色思政引领、产教深度融合、数字赋能发展”的改革框架,特色凝练以焦裕禄精神为核心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深挖洛阳红色资源;专业建设要政策对标深化,研读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锚定“未来产业”需求,构建“产业需求-能力矩阵-课程体系”映射模型,竞争力升级对标“双高计划”标杆院校,聚焦优势方向形成区域特色专业集群,就业导向具象化建立“三维度就业追踪机制”。

此次答辩会让专业主理人对专业建设改革思路更加明晰,对“雇主导向、学生中心”的理念理解更为深刻。通过“问题诊断-方案论证-专家会诊”闭环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合理性建设提供精准导航,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有效提升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同时,也为学校推进第二期“双高工程”建设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思路与方向。

未来,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将持续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布局、重点产业需求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扣“人才培养高质量、产教融合高水平、服务发展高效能”建设主线,为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及高素质技能人才贡献智慧与力量。

版权所有©洛阳科技职业学院教务处  备案号:豫ICP备13016849-4号